Dyson

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開箱:獨特創新應用設計,精緻做工極致細節

 

 

藍牙耳機已經發展十幾年,以電子產品來說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商品,正當大家都在思考產品未來的走向時,知名空氣清淨機大廠 Dyson 給出了一個新方向,將空氣清淨降噪耳機結合,推出首款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。售價新台幣 23,900 元的 Dyson Zone ,不僅是價格或產品都顛覆市場,實際使用這款耳機大約三週的時間,筆者將透過本文介紹一同帶你了解這款耳機的使用心得,以及是否值得購買這款產品。

 

 

 

雙11購買優惠 Dyson Zone購買連結

 

 

Dyson Zone 藍牙耳機開箱

今天筆者要帶來介紹的是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,對於現代人來說耳機已經是生活必備商品,而這幾年因為空污問題,因此空氣清淨的議題也逐漸受到重視,因此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的推出,正好滿足同時有空氣清淨需求且享受音質的人所購買。筆者實際使用這款耳機大約三週的時間,我必須很負責任的說這款耳機整體設計相當精緻,且功能也做到極致,關於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產品特色如下:

 

  • 高傳真音質設計|智慧訊號處理結合主動降噪技術和被動衰減,降低失真、忠實呈現細膩的音響效果。
  • 先進降噪技術|八個主動降噪麥克風每秒監測周圍噪音384,000次,消除背景噪音。配備兩個額外的麥克風,用於電話和音訊系統。
  • 潔淨空氣,伴隨左右|靜電濾網可捕捉病毒和99%的細懸浮微粒。活性碳濾網可淨化有害氣體,如二氧化氮2,並減少氣味。
  • 非接觸式面罩,提供潔淨空氣|持續將淨化空氣輸送到口鼻,而且不會接觸臉部。帶給您舒適、純淨的呼吸體驗。
  • 純音訊模式下可使用50小時|只使用主動降噪技術聆聽音樂時,可長達50小時,若同時開啟空氣淨化功能可使用達4小時。 並具備自動啟閉功能以節省電力。
  • 連線以獲得更豐富的體驗|使用MyDyson™ 應用程式追蹤您的空氣品質、調整EQ等級,以及監測電池和濾網壽命。
  • 根據您的活動等級自動調整 |內建速度感應器根據您的活動等級變化調整氣流量。
  • 精心設計帶來舒適感|可調式非接觸面罩與軟墊頭帶設計符合人體工學,提供最舒適感受。
  • 觸碰和語音控制|Bluetooth連線和指尖控制讓您可以撥打免持通話、使用語音助理,以及在移動時控管聲音和氣流。
  • 磁吸式面罩|可輕易拆卸和重新安裝,以便清潔或使用純耳機模式。
  • 清晰通話|波束成形降噪麥克風可在吵雜的環境中清晰通話。
  • 對話模式|將面罩向下翻啟動對話模式,會立即暫停音訊和氣流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Dyson Zone 耳機配件與內容物

身為一款售價達到兩萬多塊的耳機,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不管是在產品包裝還是配件內容物的設計上,自然而然都是頂級該有的水準。從包裝盒設計上就能看出 Dyson 對於產品的重視,包覆著耳機的收納盒為硬質設計,外觀觸感相當親膚,開啟收納盒的方式為旋轉旋鈕,打開之後就能看到 Dyson Zone 耳機本體與面罩。

 

 

 

 

除了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本體以外,還有關於 Dyson Zone 的產品使用說明書與配對說明,以及空氣清淨專用濾網、Dyson 專屬 USB-C充電線、面罩清潔刷等等,配件與產品都相當精緻,從產品與配件就能看出 Dyson 相當重視這個產品。

 

 

 

 

Dyson Zone 耳機外觀與規格

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好的佩戴體驗,因此與頭部會接觸的地方都用了非常厚實的軟墊,觸感也相當細緻親膚。不過筆者也相當好奇為何 Dyson Zone 耳罩部分比一般耳機更厚,其原因是 Dyson 在左右耳罩中各內建高密度壓縮機,也就是馬達來提供動力,藉由馬達運轉來抽入外部空氣進行過濾。經筆者實測,耳機裸機使用時重量已經達到 588 克,這是一個重量相當重的耳機,不過因為耳機支撐性相當夠,戴上時並不會覺得太沉。

 

 

 

Dyson Zone 耳罩傾角可調節,大耳罩設計也能完整包覆雙耳,耳罩內側則可看見很隱晦的 L/R 標示,頭戴部分 Dyson 考量到配戴時的重量分布,特別將電池收藏在頭帶兩處來分擔耳機重量,頭戴則是可以伸展,配戴時可以調節頭帶的長度,頭帶墊同耳罩墊都滿厚實的,而且使用親膚皮革材質包覆。

 

 

 

 

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的操控方式相當簡單,靠著左右耳罩的兩個按鈕就能實現所有操作。左耳的風量鍵同時也是耳機的開關機鍵,沒有安裝面罩上去時就是充當開關機鍵,安裝面罩上去之後則可以調整風量。右側耳罩的的音訊操縱桿主要用來操控音樂多媒體,可實現音樂切換音量調整啟動語音助理等操作。

 

 

 

 

Dyson Zone 濾網安裝

Dyson Zone 與一般耳罩式耳機基本上外型沒有太大差別,最大的差異在於這是一款內建空氣清淨功能的耳機,因此在耳罩部分會相對厚實一些。然而首次使用時需要先將濾網放至耳罩中,實際安裝方式需要先將外部金屬遮罩旋轉開啟,將濾網放進去之後即可蓋上。

 

 

 

 

Dyson Zone 藍牙耳機使用教學

Dyson Zone 使用前需要先到 App Store、Play 商店下載專屬軟體「 MyDyson™ 」,下載完之後就能按照軟體的說明一步步配對耳機,而第一步要做的是先將耳機充電。

 

 

 

 

確保 Dyson Zone 耳機電量足夠之後,接著就會進入到開機過程。Dyson Zone 開機方式非常特別,必須要長按風量鍵才能讓耳機開機,其風量鍵可以實現以下三個操作:

  • 藍牙配對
  • 設備開關
  • 調節氣流模式

 

 

 

 

配對成功之後,接著就要開始進行 Dyson Zone 首次的軟體更新,因為第一次更新下載會需要比較久,因此筆者按照指示將手機與耳機保持靠近,等他安裝更新完成之後就可以開始使用。從介面就能發現 Dyson 還是將其空氣清淨的看家本領擺在相當耀眼的位置,打開軟體就能看到當下所在地的空氣品質是否需要注意。

 

 

 

 

Dyson Zone 耳機使用心得

 

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在純耳機使用時,其實外型上是非常創新前衛,且因為 Dyson 給予人有既定的品牌色彩,因此單純使用耳機或掛在脖子上時,給人的感覺都是相當時尚的配件。不過筆者也必須坦言,掛在脖子使用時那接近 600 克的重量會比戴在頭上更加明顯,因此這是一款不利於長時間連續使用的耳機,在購買前必須要認清的事實。

 

 

 

 

雖然不利於長時間使用,但使用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這段時間下來,有兩個重點筆者必須要特別說明。首先是關於耳機的音質與降噪效果,Dyson Zone 降噪效果筆者自己使用起來相當接近於 Apple AirPods Max,Dyson Zone 內建多達 11 個麥克風,

當中 8 個作為主動式降噪使用,每秒能監察周圍的聲音高達 384,000 次,利用相反的頻率來完成降噪。筆者自己實際使用感受到降噪效果相當智慧,能覆蓋掉日常生活中大約 90% 的環境噪音。

 

 

 

 

再者是關於「 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的音質表現,坦白來說 Dyson 並不是以聲學起家,因此多數人對於這款耳機存在疑惑。Dyson Zone 採用藍牙 5.0,支援 SBC、AAC 和 LHDC 藍牙音訊編碼格式,並內建 40mm 釹磁揚聲器。實際聆聽一些筆者常聽的音樂,筆者認為這款耳機低頻稍微薄弱一些,其低頻下潛力道稍弱一些;中頻人聲清晰溫潤,空間感表現相當出色,高頻延伸也做得相當細緻,適合喜愛流行音樂的大眾愛好者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針對空氣淨化功能方面,這是 Dyson 自家最引以為傲的技術,而 Dyson 將空氣清淨的技術帶到藍牙耳機中,才會推出今天介紹的這款。根據 Dyson Zone 使用的是 Dyson 至今最小的馬達壓縮機,並採用 9 葉混流式葉輪設計,每分鐘可提供高達 9,750 轉。過濾空氣中二氧化氮、二氧化硫或臭氧等燃燒化石燃料時產生的城市氣體污染物,同時搭配上非接觸式面罩傳送過濾後的空氣送到使用者口鼻,每秒可吸入 2.25L 潔淨空氣。

 

 

 

實際配戴時需將面罩靠近耳機,透過磁吸的方式吸附在耳機上,筆者自己實際使用吸附相當牢固準確,面罩吸附上去之後就會自動開啟空氣清淨功能,筆者這段時間在搭乘大眾交通運輸、或者空氣較差的大樓、人較多的戶外市集等處都會帶起面罩,雖然說無法阻隔掉所有的髒空氣與氣味,但是能去除掉多數的空氣味道,還你乾淨的空氣品質。而在戴上耳機與面罩的過程如果有需要與人對談,拿掉面罩時就會自動關閉,使用上相當直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總結:推薦購買 Dyson Zone 藍牙耳機嗎?

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 」推薦購買嗎?Dyson Zone 是一款同時兼具空氣清淨與降噪音質的藍牙耳機,不管是產品做工還是功能細節,Dyson 在市面上說第二,也沒有人敢說第一,以產品創新程度來說確實相當厲害。不過售價新台幣 26,900 元確實是一個相當考驗的價格,這款行走的空氣清淨機是否值得購買?筆者坦言假如你很在意空氣品質,同時又有高音質與降噪通話需求的人,這是一款非常值得入手的創新藍牙耳機。

 

 

雙11購買優惠 Dyson Zone購買連結

 

teXch 科技生活

科技生活,生活科技。